登录 | 注册
中华鲍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鲍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鲍家大院 已阅:6208 / 回复:9(楼主)

安丰古镇:滋养历史文化的根脉
2013-07-16 17:39:44
来源: 中国江苏网
【字号:大 中 小】【打印】【纠错】
热点
推荐
部分药店将设奶粉"ATM"机 宁扬泰明年将开通动车组今起江苏东南部风雨明显南京前7月房价上涨10.87%男子甩钓竿碰高压线被烧伤校长教师晋级须薄弱校任职
  这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商业古镇,这是一道积淀历史的文化长廊。古屋座座,庭院深深,青瓦灰墙,大街牌坊,座座不同风格的明清建筑高低错落。这里走出明朝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这里流传着清代布衣诗人吴嘉纪“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的不绝吟唱。久远的岁月,灿烂的海盐文化,创造出安丰独具人文传承的辉煌。2007年6月,安丰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7月被列为盐城市首批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然而,当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相遇时,该如何留住历史,尊重现在,发展未来?

  护佑历史文化的担当

  “安丰是苏北首家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丰明清古街保存的完好度及规模在盐城市乡镇中独一无二。启动古街区修缮保护工程,保护了古街区就等于保护了安丰的根。安丰古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同样有责任全力保护好留给后代。”在古南街修缮保护工程现场,镇党委书记高翔动容叙说。

  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等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安丰无疑是幸运的,至今保存较为完整良好的明清七里长街,犹如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散发着传承古今的文脉气息。

  2006年初春,江苏建筑师学会秘书长、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汪永平一行六人来到安丰,一踏上老街就惊喜地发现,这里的许多古民居都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最早的建于明初甚至更早。汪教授告诉记者,包括之后发现的近20处古民居在内的安丰古街是苏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即使在全省也十分罕见!

  “安丰完全具备了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条件。历史文化名镇具备的条件是,要有一条保存完好的古街,街道内要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要有一定规模的老城区,同时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杰出的历史名人。像安丰保护这么完好、这么长的一条明清古街,苏北其他县市没有,省内外也少见。古建筑群保护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些,而更重要的是要从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高度去认识。灿烂的海盐文化是安丰历史名镇之魂,王艮、吴嘉纪是明、清时代思想、文化界的杰出代表。”面对安丰独具的历史文化魅力,教授们激动了。

  安丰人汇聚安丰历史文化遗存,收集各种古建筑资料,编辑历代人文地理史志文传,向省、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申请。2007年6月,安丰镇名至实归,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对于文化遗产来说,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变文化景点为文化产业,变文化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行动刻不容缓。安丰镇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着力打造魅力古街区,一手抓新镇区开发建设,一手抓古街区整治维护,因地制宜地在“魅力古镇”和“宜居新城”的建设过程中,把历史与现代有机融合,彰显历史文化,展示名镇特色,打造独一无二的安丰古镇。与此同时《安丰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安丰镇古南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由省规划设计院高起点、高标准不断修改完善。同时,邀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专家,以及浙江远见、杭州智城等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高水准编制古南街开发规划。挖掘整理古街历史积淀,综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景点文化内涵,将历史、现在与未来更好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

  有人说,文化遗产就是历史留给后代“不能消失的未来心跳”。“再不保护,这些历史将离我们越来越远,直至消失。”2012年1月,一期投资近亿元的“抢救”文化遗产行动拉开帷幕。在这场历史与现代的激情碰撞中,重点打造的古南街担纲“主角”,成为彰显历史文化名镇的瑰丽载体。

  修缮古南街不仅文物保护价值巨大,而且对于彰显历史文化名镇特色,放大文化名镇品牌效应,把古南街打造成苏北地区重要文化旅游景区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古南街修缮,既是为了弘扬安丰历史文化,也是为了改善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为今后旅游文化发展打基础。受古镇保护的制约,安丰必须走一条科学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和文化遗产的道路,从“旧城改造”走向古城保护;从单体保护走向整体保护;从两相对立走向两全其美;从古建复制走向修旧如旧;从发展包袱走向产业创新。安丰人走出了自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安丰之路。

  所有的古街修缮似乎难逃一个怪圈——模仿。古南街在规划之前,也有人提出疑问:修出来的古街,会不会跟其他地方的一个样?对于一个镇来说,拿出这么多资金来修缮一条古街,是否值得?这些疑问在古镇引起不小的争议。对于这些疑问,安丰镇用“眼见为实”来回答。

  500米长的古南街,一些老屋的修缮工作已经展开。青砖瓦、老木头被工人小心地取下,并一一编号。“我们将有用的砖、木都留下,实在不能用的,我们会到苏州古木市场去购买。”一位负责建材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说,自从开工以来,他已经去了不下四十趟苏州。“过程会有点长,但是修旧如故的效果绝对是最佳的。”据他称,取代的砖瓦、木头都是很有讲究的,砖瓦一定要符合那个年代的特征,打个比方,古屋300年的木头一定要找一根相同年份的木头替换上。“我们做了这么多古建筑,这儿的进度是最慢的啦。”一位正在砌屋檐的砖瓦工操着吴江话告诉记者,在这里真的是慢工出细活,很多次检查组来检查还要他们返工,而他手中正在做的就是将原本做好的屋檐重新再做。“因为瓦面上的特征不符合明清年代。”

  据了解,这次规划起点相当高,邀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专家都参加过周庄、乌镇等古镇的修缮工作,对古镇修缮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浙江远见、杭州智城等是全国资深的专业旅游规划设计单位,由他们共同高水准编制古南街开发规划。对建筑的风貌、风格、立面、屋面、色调,每个单体建筑都进行把关,确保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安丰文化元素,并且充分挖掘整理古街历史积淀,综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景点文化内涵。

  正在进行的古南街的修缮,安丰始终恪守修旧如旧原则,实行点、线、面相结合,同步推进立面改造、景点建设和居民搬迁,古街修缮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整体建筑的改造以“整旧如旧,保护为主”为主要原则,针对不同风貌建筑采用不同的更新方法。一类建筑——保护、二类建筑——改善、三类建筑——整饰、四类建筑——更新。更为严格的是参加设计、施工、施工监理的所有单位都必须具备文物古建资质。目前进场的设计单位上海柯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苏州祥和设计公司,监理单位扬州建厦监理公司,承建单位苏州太湖、苏州蒯祥公司、扬州天翼公司等都是拥有土建、市政、文物古建资质的单位。参加建设的相关各方都表示,这是他们承建的要求最为严格的工程。

  毋庸讳言,各地在古风貌旅游景区的建设中,假古董的现象较为突出,一幢古建筑,放在苏州、徐州、扬州、通州而皆像,是一种广谱假古董。安丰镇独具慧眼,倾力挖掘安丰元素,全力恢复安丰风貌的古镇风貌。马头墙既有华丽的安徽风格,又有朴实的安丰特色。格扇门裙板是安丰的“永久和谐”(酒坛、禾苗、螃蟹图案);绦环板是安丰的“暗八仙图案”;跷脊是福寿喜字形;龙口是牡丹、双喜等民俗图案,凡此种种,从细节入手,让安丰的古文化风韵在古街修复中熠熠闪光。

  民众的参与是最好的保障。安丰镇党委书记高翔告诉记者,沿线居民大多积极配合支持,目前,征房正对少数因产权及祖产分割等进行扫尾。而难度最大的就是规划设计。“因为这些年,部分老屋倒塌、翻新,居民维修已经将当年神韵、风貌改变,要恢复旧风貌、旧神韵,是一项非常难的过程。”在设计规划之前,一些老居民、老学者都纷纷加入讨论,为如何最大限度地重现历史做了一些工作。在修缮过程中,只要被“指点”出有瑕疵或不到位的地方,都会被及时修正。

  任何一座城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这些文化遗产体现着城市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古街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点点滴滴地都记录在记忆中,鲍氏大院、吴氏宗祠、袁承业宅,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这里每一幢房屋都是单体设计,名人故居、沿线节点比较多,所以每一处规划都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都要十分用心、费心。”高翔肯定地说,更重要的是,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使这种记忆变得更为真实,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历史的积淀,而随着对古街的保护力度加大,这些文化将成为安丰未来不能消失的心跳。

  不得不说,时间是最伟大的造物者。在古南街,一间古屋已经修缮完好,我们走进庭院,眼见为实。院呈四合,是晋商从中原带来的聚财理念;墙立马头,是徽商从江浙植入的安全要素。青砖小瓦,接榫勾灰,继承着秦汉风格的理性;轮廓参差,造型写意,依稀有隋唐造意的浪漫。沿范堤筑街设市,市面生动活泼,后巷规格方正,间以楼居花园,则是典型的明清风韵。凝视屋脊上的灰雕、房檐下的瓦当,梁架上的雕花纹饰,门罩上的砖雕石刻,门板上的多姿多彩图案,独具匠心的窗槅设计,给人以绝妙的建筑文化享受。

  闭上眼睛,深呼吸,这些都是历史赋予安丰的根和魂。

  青石板古街的平仄诗韵

  走在历经时光打磨风雨侵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老街上,时时踩踏出历史的平平仄仄,进入古老悠长的时空纵深。

  在古南街施工现场,在新镇区火热工地,我们在思考着这样的一个命题——城镇的本质是什么?是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城镇发展的根本目的。联合国人居署在其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

  “谋定而后动”。睿智的安丰人,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在新镇区建设上下功夫,完善提升功能;打造特色,营造名镇、古镇氛围,则从古街入手,由镇政府主导打造成旅游拉动,三产带动的功能区。按照全市统筹城乡发展试点示范镇的要求,坚持从镇情出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实现统筹发展大跨越,进位争先创新高。该镇始终坚持突出规划引领,科学推进统筹发展。按照城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要求,编制和完善各个层次相互衔接配套规划体系。由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成果,对71平方公里镇域科学布局,突出“两心、两带、多点”的空间布局。新镇区和历史街区建设凸显历史文化名镇特色,实现古镇底蕴与现代风貌相融合,彰显明清风貌,水绿特色。致力打造江苏沿海中部重要的商贸重镇、工业强镇、旅游古镇和现代化宜居新城。

  不少专家学者这样评价安丰,安丰的建设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他们保护了不可复制、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安丰在建设中发现、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使之传于后代有意义。

  在安丰的采访,记者感受最为强烈的是安丰地域文化对人们强烈的牵引力,和因保护历史文化传承而产生的宽松、愉悦的文化氛围,这一切抚平了情绪的躁动,提升了和谐幸福指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状态,培育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北牛家巷,74岁的万维国老人自豪地指着已住过万家四代人的木结构房子告诉记者,经专家鉴定,他家的房子是明末清初的建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这里的热心居民还会主动带你见识当代著名汉语言学专家周法高的故居,宋末元初的古建筑。帮你了解汪氏建筑群、曹家大院、陈氏大院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

  安丰的举措更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在安丰镇了解到,为了改善古街居民的生活条件,安丰镇已经先期投资新建小区,将居民搬迁至新区。“老屋这么多年衰败得严重,再不修缮就要倒了,把老屋给政府征收,而我们则住进了高楼,这实在是一举双得的好路子。”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沿街商铺本来就不适合做居家住所,加之古街房屋都是砖木结构,因为电力老化,居民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住在这里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安丰人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充分开发和利用安丰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提升安丰镇在苏北城市中的知名度和生态旅游价值为目标,保护安丰古镇的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群落,适当注入商业产品,发展古镇旅游,将安丰古镇打造成为集旅游、居住、商业、文化娱乐为—体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历史文化名镇,带动当地居民创业致富。

  当有一个千年历史的古镇,恍然揭开“世外桃源”的盖头,同现代社会对话之时,古镇的“古”与现代社会的“新”相碰撞,保护与开发、文化与商业、传统与现代……一场“辩证”的思考与实践,在小桥流水间上演。到年底,古南街的修缮工作将全面铺开,安丰这座千年古镇正加速焕发新的活力。
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11311.html


作者:cctv走遍中国 (2013/8/19 18:39:40)   回复此贴
  回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鲍家大院 第 1 楼

这是一篇介绍本地重视保护古迹的新闻稿,下面的链接是一位热心人参观鲍家大院时所拍的图片。

作者:cctv走遍中国 (2013/8/19 18:42:29)   回复此贴
  回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鲍家大院 第 2 楼

这是一篇介绍本地重视保护古迹的新闻稿,下面的链接是一位热心人参观鲍家大院时所拍的图片。

作者:cctv走遍中国 (2013/8/19 18:42:37)   回复此贴
  回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鲍家大院 第 3 楼

这是一篇介绍本地重视保护古迹的新闻稿,下面的链接是一位热心人参观鲍家大院时所拍的图片。

作者:cctv走遍中国 (2013/8/19 18:44:05)   回复此贴
  回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鲍家大院 第 9 楼

这是一篇介绍本地重视保护古迹的新闻稿,下面的链接是一位热心人参观鲍家大院时所拍的图片。

作者:cctv走遍中国 (2013/8/19 18:45:11)   回复此贴
  回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江苏鲍家大院 第 8 楼

这是一篇介绍本地重视保护古迹的新闻稿,下面的链接是一位热心人参观鲍家大院时所拍的图片。

作者:cctv走遍中国 (2013/8/19 18:45:1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鲍氏论坛  执行时间:1,519.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鲍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